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兵乌克兰将满一年之际,乌局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边厢,乌总统泽连斯基到访欧洲,向各国求战机;那边厢,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大爆料,称俄欧输气“北溪”管道爆炸是由美国幕后主导,俄方趁势呼吁联合国展开调查。
(资料图)
日前,俄国防部又传来消息,俄军已突破乌东卢甘斯克地区两道防线,逼退乌军。
显然,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舆论场上的争夺,博弈都已白热化。春季“大战”一触即发,和平仍然杳无音信。
面对俄军攻势 泽连斯基频提“速度”
路透社15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已突破乌东卢甘斯克地区前线的两道防线,将乌军逼退到防线外沿三公里开外。
虽然乌方已反驳撤军的说法,并称击退俄军在20多个定居点的攻击,但也承认前线“战况困难”。乌官员称,俄军正调动军队和重型设备,从不同方向一波波地发起攻击。
俄军加紧发动攻势扩大战果,乌克兰难以招架。刚去欧洲求过援的泽连斯基,再次催促美国及北约。
乌克兰及西方“必须加快速度”,“快速做出决定,快速执行决定,快速提供军援,快速提供培训”,而“速度关系到生命” 。14日至15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北约防长会议期间,泽连斯基发出一连串提醒。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会上强调,北约成员国需向乌提供更多弹药,并落实提供坦克和其他重型武器的承诺。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则表示,为确保乌军春季反攻成功,基辅的盟友正努力为其提供装甲、火力和后勤保障。
近日,美国陆军宣布采购总值5.2亿美元的155毫米炮弹弹药,3月起交付乌克兰使用;美国《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军方或有意将缴获的伊朗武器、弹药运往乌克兰。
新加坡《联合早报》则指出,从对乌提供导弹到主战坦克,甚至可能是战机,北约对乌供武的红线已经越走越远,且速度加快。
但是,为与俄罗斯对抗,除了美国自身作为北约的主力军,也需要欧洲国家的坚定意愿做推手。否则,美国不会甘愿冒此巨大风险。
三重压力加身 美国对乌承诺将褪色?
实际上,拜登政府鼓动北约成员国勒紧裤腰带,持续为乌克兰“掏装备”的做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新华社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首先,民众的耐心和支持正在消退。
据媒体报道,近期,美联社与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下属机构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目前,不到50%的受访美国人继续支持对乌供武,与2022年5月相比,减少了12个百分点。28%的受访者则反对这样做。
而提及美政府对乌克兰局势的应对,只有19%的调查对象对拜登有充分的信心;43%的人基本没信心。
其次,美国国会共和党人的反对越来越强。
2022年,美国会批准了总额高达1130亿美元的对乌援助,包括经济、人道主义和军事方面。
随着共和党人在中期选举中夺回众院控制权,拜登对乌克兰“只要有需要就会帮助”的承诺,似乎即将褪色。
对这场一时间难以看到明确结局的“烧钱大战”,美国会共和党人不感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想方设法给拜登政府使绊子,列举一堆名目调查拜登。
此外,随着炸毁“北溪”管道的嫌疑逐步落到美国身上,拜登政府陷入被动。
虽然否认是自己干的,但美国目前并未像俄方所强烈要求的那样,拿出“自证清白”的切实证据。俄方也趁势追击,要求联合国“一查到底”,揪出幕后黑手。
“拜登不怕德国人挨冻”“他们一个字也没提和平”
按照爆料记者赫什的批评,在炸毁“北溪”管道事件上,“白宫展示了其愚蠢程度”,因为“整个国际管道行业都知道是谁做了什么”。他认为,美国的这种行为,堪比“经济与环境恐怖主义”,必须承担相应后果。
那么,美国为啥非要和“北溪”过不去?
关键离不开两个字——能源。
赫什日前受访时表示,在“北溪-1”号管道投入使用之后,美国就一直在谈论俄天然气和廉价能源对欧洲构成威胁问题。美国一直想孤立俄罗斯,认为欧洲倾向与俄贸易“很危险”。
俄欧输气管道示意图,红色实线为“北溪-1”号,红色虚线为“北溪-2”号。图片来源:英国《金融时报》、《石油经济学家》 汉化:中新网 孟湘君
虽然俄军进入乌克兰后,美国终于说服欧洲对俄发动了空前强烈的制裁,德国也“自觉”叫停了“北溪-2”运行,但拜登政府仍然担心,面对严峻的冬天,德国会忍不住开闸。
赫什指出,拜登不想听到德国人说:“我们退出,因为这将是一场没有燃料的大屠杀,我们的经济将崩溃,我们退出,我们开闸输气。”
目前看,美国的目的达到了。德国等欧洲国家不得不割舍对俄能源依赖,转向美国。
爆料“北溪”管道事件的美国资深记者西蒙·赫什评论称,美国总统拜登“宁愿让德国挨冻”。图片来源:今日俄罗斯网站报道截图
“事实是,拜登决心这个冬天宁愿让德国人挨冻”,“也不愿德国停止支持乌克兰”,赫什分析称。
除了赫什,公开批评美国的,还有爱尔兰籍欧洲议会议员米克·华莱士。
他15日在欧洲议会全会上发言,谴责美西方“不计后果、越陷越深”,将“这场战争拖得无休无止”。
华莱士还强调,泽连斯基反复要求更多武器援助,与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们会面时,却“一个字儿也没提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