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正文

张掖:荒漠戈壁上的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河西走廊荒漠化防治系列报道之二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符超

甘肃省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会之处,南依祁连山脉、北接巴丹吉林沙漠,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重点范围,也是实施三北工程的主战场。

近日,记者走进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北部沙区防沙治沙工程现场,利用无人机从上空俯瞰,一望无际的沙丘已经被一抹抹灰绿的梭梭树所覆盖。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临泽县,境内沙漠、戈壁面积占三分之二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北部沙区是巴丹吉林沙漠由北向南伸向临泽绿洲北部的一条沙带,以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为主,沙丘高大密集,流动性极强,是威胁临泽县北部绿洲生态安全的主要风沙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态环境的变化来自于持之以恒地防沙治沙。多年来,临泽县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综合治理方针,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风沙治理、生态公益林保护、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规模化防沙治沙、防沙治沙示范区、国土绿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以南、北、中三条风沙线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乔、灌、草搭配,带、片、网合理布局,造、管、封三管齐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草方格治沙与人工造林相结合(无人机照片) 符超 摄

据了解,该工程通过引进尼龙网、阻沙网等防风固沙新材料,创新沙区造林供水、浇水方法,积极推广沙区苦咸水灌溉、水钻法造林、保水剂应用等实用技术,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了造林质量;先后与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院、省治沙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设置沙区环境监测站点3个、固定观测样地14个,开展荒漠区风沙环境治理成效监测和研究,为沙区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尼龙网沙障(无人机照片) 符超 摄

“我们在荒漠化防治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沙区治理方式方法,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造、固、封’相结合的治沙造林模式,创新造林方法,改造治沙工具,不断总结梭梭、红柳等灌木固沙造林经验,大力推广水钻造林、根区注水造林、凹凸棒石保水剂应用等沙区造林先进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了造林质量和治理成效。”临泽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最初的“一棵树、一把草”到“草方格+沙生苗木”,再到“固、管、护、养一体化”,张掖市各级各部门在荒漠化防治实践中不断探索,向绿而行。

近年来,张掖市按照保护优先、重点修复、适度利用的总体思路和依法治沙方针,尊重自然,遵循规律,依托“三北”防护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双重”规划项目、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修复规模化防沙治沙、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和重大项目,统筹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着力构建区域生态防护体系,防沙治沙取得巨大成就。五年来,全市完成营造林273万亩,修复退化草地87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4.96%,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49%,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

被绿色覆盖的沙地 符超 摄

随着沙地综合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催生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态旅游业,荒漠化防治走上了综合治理利用与创新开发的新路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盛夏时节,张掖市临泽县红桥庄园内一望无际的葡萄架整齐排列,绿茵茵的葡萄藤上,一串串“绿珍珠”挂满枝头,孕育希望。

“红桥葡萄酒庄园2013年启动建设,基地面积5000亩,由之前老化废弃的老林场以及没有利用的荒滩改造而成。南依黑河,北靠合黎山,处在世界公认最适合葡萄生长的黄金纬度——北纬38°。平坦的地势,丰富的光热资源,加上祁连雪水浇灌、凹凸棒石滋养、沙砾土壤栽培,使红桥庄园发展优质葡萄酿酒产业独具优势。”甘肃临泽人、甘肃红桥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董事长贾进向记者介绍道。

红桥庄园全景(无人机照片)

1999年,29岁的贾进回到家乡,毅然选择在难度和风险都极高的戈壁滩上从事农业创业。那时的营坡滩,是一副十足的戈壁荒漠景象,草木稀零,黄沙漫天。要在这里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一切要从零开始,要从一张白纸开始描绘。但是,人的精神和信念一旦被唤起,就会迸发出不可阻挡的前进力量。经过三年的筹备和探索,2002年,贾进通过向葡萄种植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学习,并到山东、河北等地多次考察,承包了两百亩村集体土地种植酿酒葡萄,正式进入了葡萄酒行业的大门。

十几年如一日,再苦再难,贾进也没有放弃。通过多年的开发和治理并举,如今红桥庄园已建成5000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3000吨葡萄酒生产线。2017年以来,红桥庄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省级放心酒工程示范企业”“全省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在红桥庄园带动下,临泽县板桥镇也建起了占地面积5000亩的葡萄产业园,建设施拱棚400座,配套完善2.5万立方米蓄水池、高低压线路、产业园道路等基础设施,成为集采摘、观光、旅游、休闲、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沙生产业园”。“今年5月我们在葡萄产业园又新建了葡萄欢乐谷,推出沙漠娱乐体验、葡萄藤下手工坊、特色美食、自助烧烤等,采摘园里除了桃、杏、李、葡萄,还有莲雾、芭乐、释迦果等热带水果。”板桥镇友好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学森表示,以沙治沙实现企业发展、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农户致富多方共赢,板桥镇也成为“河西走廊葡萄风情小镇”,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葡萄产业总产值达2亿元。

葡萄幼苗(资料图)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临泽县经济林种植面积14.7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为1.68万亩,红枣8.28万亩,已打造出一条长40余公里的葡萄长廊。2020年,该县林果产品总产量达4.01万吨,总产值达14019.78万元,农民人均林果产品收入为1519.46元,占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83%。

近年来,张掖市坚持把发展林草产业和木本油料作为防沙治沙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巧打防沙治沙用沙组合拳,围绕黑河流域、交通干线、荒漠戈壁、沙化耕地和沿山冷凉区等重点区域地段,充分利用荒滩沙地,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梨、杏等优势林果,积极发展文冠果、元宝枫等木本油料。特别是利用退化林修复项目,通过对上一轮退耕还林退化林分实施修复改造,积极建设文冠果示范基地,特色经济产业基地不断扩大。

至目前,张掖市已建成沙区林产品基地29.27万亩,年产值达43347.11万元;种植基地25.95万亩,年产值达89837万元;养殖基地4.10万亩,年产值73158万元;加工基地2.41万亩,年产值28320万元,旅游基地6.19万亩,年产值894万元,新能源346700万千瓦,年产值14960.52万元,建成沙区农林专业合作社153个,培育沙区龙头企业15个。使沙区开发由单一的防沙治沙向综合开发利用沙区资源转变,逐步走出了一条沙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标签:

推荐阅读